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室
行业动态
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行业动态 >> 正文
北京:13号线10年5次缩间隔运力不断提升
发表时间:2013-08-14 阅读次数:

(来源:北京地铁 http://www.bjsubway.com/)

       作为地铁路网中一条重要的环线,13号线潮汐式客流特点极为明显,高峰时段客流不断攀升。北京地铁公司为进一步提升运力,8月5日起13号线将启用新编平 日列车运行图,缩短平日晚高峰时段列车运行间隔,由3分钟缩短至2分40秒,整体运力提高12.5%,开行列车增加8列达到525列。

       13号线西段2002年9月开通,2003年初全线开通,当年客运量仅有0.23亿人次,日均不过6万人次左右。10年来13号线的客流每年都在增 长,2009年客流突破1亿人次达到1.63亿,2011年突破2亿人次达到2.28亿,今年1—7月份客流已达1.54亿人次,日均客流73万人次左 右,客运量最高日是今年3月8日的94.62万人次。北京地铁公司积极应对客流增长,根据运力与运量匹配原则并从13号线客流特点考虑,2007年13号 线列车最小间隔由4分钟缩短为3分30秒,运力提高14.29%;同年再缩短间隔至3分,运力提高16.67%;2011年早高峰列车间隔由3分缩短至2 分40秒,运力提高12.5%;同年双休日平峰间隔由6分30秒缩短至5分30秒,运力提高18.18%。

       2011年13号线早高峰间隔从3分钟缩短至2分40秒尤为困难,这20秒钟的缩短是经过专家和专业工作人员,对西直门站北侧咽喉道岔区段信号系统不断升级改造、反复测试,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运营的基础上才实现的。

       此次晚高峰缩短列车间隔已经是13号线第5次缩短间隔。为确保按图行车、维护良好的运营秩序,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乘务、维修、客运三大专业联动,各岗位值守到位确保新图实施平稳有序。

237秒折返时间考验标准化作业

       列车间隔的缩短直接考验的就是线路两端的列车折返能力。18点56分至19点41分,连续18列车要在东直门站进行折返换头作业,间隔缩短,随之清人、入 库、换头、出库等折返作业时间被压缩了18秒仅剩237秒,针对此情况13号线回龙观乘务中心于前期加强对乘务人员的培训工作,要求每名乘务员严格标准化 作业程序,务必在237秒时间内完成折返作业。此外,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及突发事件的处置,也进行了专门的强化培训,有效的避免列车因故障延误对整 条线路运营秩序的影响。同时东直门、西直门、霍营等相关站区,配合新时刻表,调整各站客运组织。为保证列车在各站准点进出站,各车站加强晚高峰时段站台宣 传疏导,增加终点站清车岗位力量,加快清车作业速度,确保列车正点折返,并随时关注客流情况,加大站台广播及疏导力度,引导乘客有序乘降。并结合重点车站 客流特点,适时采取限流措施。

车辆状态稳定是安全运营的基础

       13号线为地面线路,受天气、气候影响较大,正值暑运期间,客流攀升、降雨增多都直接考验着列车的稳定运行。回龙观维修中心针对全日开行列数增加的状况, 进一步调整检修流程,优化修程作业时间,加大车辆维修力度,特别是对受流器、风管、雨刷器、空压机等重点部位开展专项检查,同时增派维修人员上站值守,及 时处理车辆突发故障,确保上线列车状态良好。

       另据了解,自去年13号线启动屏蔽门安装工程以来,截止到今年7月初,13号线已完成9座车站的门体安装及通信、供电系统配套改造,其中北苑站和光熙门站 已完成绝缘地板铺设。目前,龙泽站、立水桥站、霍营站、知春路站、大钟寺站正在进行门体安装,整个屏蔽门的加装工作在边改造边运营的条件下正在有条不紊进 行中。乘务员在日常乘降作业时,密切关注车门与屏蔽门间隙情况,特别是高峰时段,确保乘客乘降安全。站区工作人员在夜间停运后积极配合厂家施工,头班车之 前反复向乘客做好解释工作,维护好站台秩序。

       另外,细心的乘客会发现13号线部分车辆的车厢内照明比以前更亮了,车厢显的更敞亮了,原来为更好节能降耗,回龙观维修中心从年初开始陆续将原来的照明系 统更换为LED照明。改造后客室照明系统会起到节约电能,提升客室照明亮度的效果。此项改造工作已陆续在13号线所有车辆中开展。

5号线立水桥站区预估客流强化换乘组织

       运营一分公司5号线立水桥站区对换乘客流进行了充分预估。据统计,在13号线缩短运行间隔之前,晚高峰时段立水桥站13号线换乘5号线的小时最大客流量为 5500人次左右,按照3分钟的运行间隔计算,换乘5号线的客流量约为916人次,在每趟车换乘量不变的情况下,车站预计13号线晚高峰缩短间隔后,小时 最大换乘量将达到7000人左右,较之前增加约为1500人次。换乘客流的增大,势必给车站的客运组织工作带来压力,立水桥站区也正是通过客流预估的方 式,给换乘组织工作打好了“提前量”。

       为此,立水桥站区结合换乘站特点,有针对性的对晚高峰客运组织工作进行部署,这其中打出换乘的时间差,成为了一个创新方式。据了解,5号线晚高峰运行间隔 为2分30秒,算上的换乘时间,从13号线来换乘客流在时间上会产生延迟,因此,车站根据站台客流情况及换乘情况引导乘客安全、快速的完成换乘工作,既给 乘客的出行提供便利,又确保打好换乘的“时间差”,避免出现乘客在站台滞留情况。

       晚高峰时段,按照每趟车换乘人次为900人计算,从立水桥站换乘去往天通苑北方向的乘客约为650人左右,约占换乘总人数的75%,根据这个情况,立水桥 站在晚高峰时段加强了开往天通苑北方向站台人员的值守力度,对电梯口、楼梯口等重点部位加强疏导,引导乘客分散乘车。同时,列车司机也通过列车广播的方式 引导车厢内的乘客秩序,使换乘组织工作打出“有序”牌,确保车站的换乘秩序和列车的安全运营工作。

通号分公司普查所属设备成立应急分队

       13号线晚高峰列车间隔的缩短,必然会给相关设备的性能带来严峻考验。通号分公司所属13号线维修三项目部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相应检修方案及计划,组织技术 团队对所辖车载设备、重点道岔、转辙机进行功能测试和检查维修,对疑难故障进行集中整治,提高设备的稳定性。项目部还专门成立了以岗位业务骨干、技术尖子 为主力的应急抢险分队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故障抢修任务。

 

Copyright 2012 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室